学校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为已任,不断凝练师范生在韶关市薄弱学校顶岗实习经验,支持国家边疆教育,促进民族团结,服务西部发展战略。2015年开始,学校每年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意志坚定、学习成绩好的师范生组成志愿者队伍,赴西藏支教。截止2018年上半年,学校共选派了8批次共245名大学生师范生赴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为多所小学、幼儿园的音乐、体育、美术及学前教育等提供支教服务。几年来,学校支教的经验受到广东省教育厅重视,2016年,广东省教育厅向全省教育系统首次下发选派“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通知,点燃了广东教育系统援藏支教的“家国梦”。

援藏支教志愿者服务队出征
高度重视,保障到位
学校党委将援藏支教服务作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促进边疆地区繁荣稳定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好抓实,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双组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有关部门及相关二级学院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小组,形成了多方齐联动工作体系。建立校地“两位一体”的工作保障机制,学校每年投入10万元的专项经费,并为支教师范生的课程考核、学分认定、驻地培训、生活补助、评优评先,就业推荐等方面提供帮助与保障。志愿者服务期间的在校课程学习统一办理免修手续,待服务期满后单独组织课程考核和学分认定;服务地定期为志愿者开展专项培训,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当地生活、工作,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每人每月提供1500元生活补助,并报销一次进藏返粤的交通费及保险费。
校长廖益赴西藏慰问援藏支教志愿者
广泛动员,择优选拔
学校在志愿者出征前两个月就启动招募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动员,每批志愿者招募时都有超过300名学生踊跃报名。学校组建由相关部门人员和专家组成的选拔工作小组,根据报名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成绩、志愿服务经历等情况严格审核、把关,确保选拔出最优秀的志愿者。
严格管理,加强考核
学校结合志愿者均是党员、团员的实际,在志愿者队伍中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团支部,要求志愿者每月向学校、服务地汇报个人情况,定期开展组织生活和主题学习活动。学校和服务地共同制定了考核制度,相关考核结果纳入学生志愿服务考核评优体系,载入个人档案。对服务期间表现突出、考核成绩优秀的志愿者,学校在评优评先、奖助学金评选、推荐就业等方面优先考虑。
成效显著 收获好评
由于服务地师资较为短缺,志愿者们大多身兼数职,每天都承担着饱满的教学任务,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文体艺术活动,并协助当地教育部门及学校做好行政管理服务工作,以兢兢业业、严谨务实、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影响着当地师生,传递着正能量。
在服务期间,大学生志愿者积极走家串户开展学生家访工作,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同时,与当地群众深入交流,考察体验当地民俗风情。志愿者的热情和爱心深深地感染着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为增进民族团结作出了有益贡献。
学校历批援藏支教志愿者都以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环境陌生、语言不通、高原反应、条件较差等诸多困难和挑战,出色地完成了援藏支教工作,在当地树立了良好的大学生志愿者形象。同时,他们通过支教实践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增强了毕业后报效祖国、服务基层的勇气和决心。
2017年,学校援藏支教服务队荣获 “广东省共青团员先锋岗(队)”和“林芝市巴宜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学校教师钟安林作为广东省第八批援疆干部成员,到喀什大学外国语学院开展支教。他积极推广韶关学院安晓灿教授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成果,在英语教学改革、课程申报、学科竞赛、促进维汉交流、以及系列英语角活动策划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卓有成效,受到支教学校重视,被提拔喀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全国当前在喀什大学支教的教师有30余人,7人得到提拔),还被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又任命他为喀什大学直属队副书记兼副队长。